首页 >  动态 >  详情

面向四川工业行业主战场!成都工业学院发布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建设行动计划 环球热点

2023-04-29 18:05:20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4月28日,成都工业学院迎来110岁生日之际,一部谋定未来发展规划的“目标书”出炉。学校发布了《中共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在总结过去十年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整体谋划了学校新发展阶段以建成“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为总目标,以“讲政治、谋发展、强基础、提实力、惠民生、保安全”为总思路,以坚定不移走应用型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发展路径,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总牵引,以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核心,郫宜两校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凝聚最大共识、汇集最大合力,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资料图片)

一起来看看有些重点任务清单:

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

到2035年,以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标志,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更加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服务和支撑四川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院校。

服务四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基本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条件基本达成,师资队伍数量、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宜宾校区基本建成特色校区,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地位基本确立。

主动对接四川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四川等重大需求,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等产业需求,主动担当四川工业文化传承和四川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坚的神圣使命,把学校建成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

重点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业领域,重点面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面向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将学校的价值体现在支撑工业产业发展的贡献上,确保“四川工业产业的布局发展到哪里,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就跟踪调整到哪里;四川工业产业的需求出现在哪里,学校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就服务到哪里”。

构建两校区协同发展的机制

构建学科建设为总牵引,教学、科研、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深刻把握党中央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考量,坚持“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统筹全面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发展新目标和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新任务,系统谋划、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发展布局,整体推进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总牵引,以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核心,郫宜两校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郫宜两校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提升宜宾校区办学能力和管理效能。宜宾校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治理体系完善为保障,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新发展为根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深化产教融合,与宜宾市和川南经济区工业企业深度合作,着力提升宜宾校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和办学综合实力。

突出宜宾校区主体责任。切实转变思想认识,调整发展理念,用改革创新推动校区特色发展。强化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模式,全面落实宜宾校区“五个定位”,闯出主动服务地方的有效路径。系统化、整体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打造品牌专业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集群式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紧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集群。

以“贡嘎计划”电子信息学科申报建设为契机,集合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专业组建电子信息专业集群;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升级建设为契机,集合相关专业建设装备制造专业集群;以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和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集合相关专业建设数字经济专业集群。

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为契机,更新入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聚力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对标审核评估要求和工程认证标准,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加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力度。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构建以工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布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实时更新机制。加快建设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基础等共享实验教学中心,统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打造一批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专业实验室、综合应用实验室。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组建职业教育学院,申报职教本科专业,适度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建设优质特色学科群

面向四川工业行业主战场,聚焦“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抓手,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新发展阶段总牵引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学校电子、机械等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建平台、组团队、育成果,构建应用型科研创新体系。通过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培育计划、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及科研成果转化政策,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规范、引导并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促进学科科研整体实力和服务四川工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主动对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四川、低碳绿色等关键领域,强化软件与信息学科在工业领域的作用,重点打造2个左右特色优势学科方向、积极支持3个左右区位优势学科方向、抢先培育若干新兴学科方向,逐步形成梯次分层、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布局。围绕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加强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性引领和整体性协调,制定学科和硕士授权点建设实施总体方案。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高水平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服务地方整体能力。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以项目和平台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精准服务工业行业新型科技服务平台。

建设3个左右面向多学科的共享服务平台和5个左右跨学院、跨学科、跨学校的服务行业领域的新机制研究院所、创新研究中心等行业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若干有区域影响力的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以科研目标任务为牵引,打破论资排辈束缚,积极探索校企、校校合作,内培外引选用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

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协同,打造2~3个专业化跨院系跨校区的千万级科研团队,培育若干百万级别的重点科研团队。建设一批围绕工业产业创新,有科研实力、区域影响力、工业应用集群场景,机制灵活、结构多元的应用型研究团队。发挥好省级大学科技园作用,加快构建应用型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应用型研究水平,增强科研反哺教学和服务四川工业发展的能力,确保基地平台、重大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核心指标实现稳步显著提升。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四川工业文化博物馆建设,努力建成集教学科研、文化旅游、产业展示、新技术推广于一体、服务四川工业的新型博物馆。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