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 >  详情

三星智能戒指或将来袭,但它可能没有太多价值

2023-07-07 22:24:38来源:三易生活

在消费数码行业,一款产品从概念设计曝光到最终实现量产上市,大约需要多长时间?通常大概要两三年左右,因为如果研发周期太短,那么产品大概率就只是供应链提供元器件的拼凑产物,很难确保技术上的独创性。可如果研发周期太长,就可能会出现产品跟不上届时的市场需求,出现 " 上市即落伍 " 的尴尬局面。

当然,有时候超长的研发周期也可能会出自一些 " 迫不得已 " 的原因。比如市场尚不成熟,或者产品的底层技术存在关键瓶颈等等。在这些情况下,相关厂商就可能会将一个项目花很多时间来不断研发和改进,直到他们觉得 " 差不多是时候了 ",才正式推向市场。

比如智能戒指,或就是 " 大器晚成 " 的例子

早在 2015 年年底,就曾有媒体泄露了一份关于三星智能戒指的功能概念图。让外界知道他们至少已经在研发这类产品。但直到 2023 年 7 月,伴随着最新版的 " 三星健康 "APP 里隐藏了智能戒指的相关选项,这个至少历经了 7 年多的项目,看起来或许才总算是准备真正亮相了。


(相关资料图)

然而说实在的,至少从目前已知的种种信息来看,我们三易生活对当前的 " 智能戒指 " 并没有多少好感。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认为它可能还不如 7 年前的初始方案。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首先大家要知道,此次三星智能戒指的曝光来源于一款健康监测相关的 APP。这实际上也就表明,它的产品定位可能是一种健康监测相关的传感器设备。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智能戒指不一定靠谱

请注意,三星并非第一家尝试在戒指大小的设备里塞进健康传感器的厂商。早在数年前,就曾有一家名为 "Oura" 的品牌推出了他们的智能戒指产品,而且至今已更新到了第三代。

从本质上来说,Oura 智能戒指其实非常类似于 " 小型化 " 的智能手环。与大家熟悉的、售价一两百元的智能手环相比,它无非就是取消了屏幕、缩小了电池、简化了传感器的规模,然后再将它们塞进一个看起来更高端、更紧凑的外壳内,并且是戴在手指上而已。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没错,如果还记得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对于智能手环、" 轻智能手表(也就是做成手表形状的大屏手环)" 的批评,你就会知道,这种设备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的主控算力太低、性能太差。以至于其健康监测的算法往往过于简单,既不能自动识别复杂的运动姿态,比起那些真正专业的、具备多通道光学传感器的智能手表,会更容易受到环境、佩戴姿势的干扰,从而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

很显然,同样的问题在以健康监测作为主打功能的 " 智能戒指 " 上,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抛开外观上的 " 装饰属性 " 不谈,更小的机身也就意味着智能戒指甚至连续航可能也不会太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真的将它看作是 " 最新型的随身健康监测设备 ",那么这种玩意大概率可以说是将高性能智能手表的短续航,以及低配置智能手环的监测失准,这两大短板集于一身的产物了。

健康监测功能,最初的设计说不定更好用

那么,智能戒指难道就纯粹一无是处了吗?也不尽然。实际上前面我们就已经暗示过,智能戒指这种产品形态其实曾经可能有过更为合理、也更加实用的产品定位。

早在 2015 年就已曝光、三星最初的智能戒指相关专利中显示,他们最早其实没打算在智能戒指里集成健康传感器,取而代之的是,当时它被视作是一种类似 " 遥控器 " 或 " 触摸板 " 那样的操控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在戒指上摩挲、点按,来操控家中不同的设备,例如控制空调的温度、电扇的档位、洗衣机的工作模式等等。老实说,如果仅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 " 戒指型遥控器 " 当然没有集成健康传感器来得复杂。但也正因如此,它反而更不容易出错,也不会误导用户,而且还有望靠着更低的功耗,来解决智能戒指原本可能因体型小、而出现的续航问题。

要实用、还是要销量?答案显然不言而喻

说了这么多,那么就迎来了最后、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原本可能是作为 " 遥控器 " 设计的三星智能戒指,最后却大概率被做成了一个可能并不够好用的健康监测设备,也就是一个 " 缩小型手环 " 呢?

一方面来必须要承认,在如今的市场中," 健康监测 " 确实是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途里,最容易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卖点。即便是三星这样的业界巨头,显然也不能漠视用户的偏好。

另一方面,把智能戒指做成健康监测设备,让它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即便是那些以前从没买过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的人,也可能会对 " 能测心率的戒指 " 感兴趣。但如果把智能戒指做成其他智能家居的遥控器,显然就只有家中布置了大量智能家居的消费者才会感兴趣了。

而且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由于健康监测传感器无论怎么说,都比简单的触摸、家电遥控功能更复杂,所以哪怕带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戒指会存在精度、续航等问题,厂商也依然有理由将它卖得比最初设想的、仅作为 " 遥控器 " 和 " 触控板 " 的版本更贵一些。再加上其相对更为广阔的目前用户,很显然,或许这便是各类健康监测设备如今在智能可穿戴市场大行其道的共同逻辑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